亨利·柏格森的梦学研究被认为是这一主题最具创造性的研究之一。这位主张进化论的法国哲学家出生于巴黎,1900年,他在法国大学教授哲学。1921年,他因为健康问题退休。他一生致力于教学、讲课、写作,并于192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。
受法国哲学传统影响,柏格森相信,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学说在哲学上站不住脚,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可作依据。在他的作品中,他的哲学观点是,事物都是连续的、运动着的;而不是像早期的哲学家那样,认为物质都是永恒的、不变的。
他的主要作品包括《时间与自由意志》(1888年)、《创造进化论》(1907年),以及《物质与记忆》(1896年),他在书中写道,人类的存在是通过记忆的方式保持其连续性。柏格森还有少部分作品跟梦有关,出版在1901年6月8日的《科学评论》上。
跟之前的哲学家一样,柏格森接受身体刺激或视觉刺激会影响梦的梦学理论。根据这种理论,那些具有视觉模式特征的梦是视神经受到刺激的结果。但柏格森也意识到,刺激只是产生梦的生物学机制,跟弗洛伊德一样,他认为人们有必要对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,特别应该考虑记忆机制。
柏格森先前的这种认为事物都是连续的观念是他的梦学理论的基础。根据这一理论,他认为梦是感觉和记忆之间的桥梁。柏格森强调,人是不会忘记任何事情的,所有过去的经历、感知、思想、感情都储藏在早期的童年记忆中。他在结合了以前的感知联想理论后断言,表面的记忆意象类似于那种直接视觉或触觉,以及做梦者的心境。因此,梦是由记忆组成的,虽然很多时候会因为记忆太陈旧、被遗忘而导致做梦者无法识别它们。梦是人们对物体一种心不在焉的记忆,或是一些破碎的回忆片段。
人在睡眠时是一种漠不关心的状态,不会刻意专注于具体的物体或感觉。尽管这些官能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,但并没有停止活动。做梦的时候,做梦者会感知、记忆、推理,但不会刻意地去追求这些。比如,因为做梦者不会努力集中精神,当他们听见狗叫声的时候,可能会误认为是集会上嘈杂的声音。根据柏格森所说,做梦者和清醒者的唯一区别就是会不会集中精神去感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