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技术员伊莱亚期?豪想就是在梦中得到灵感,发明了缝纫机。笛卡儿在梦中想到数学与哲学相结合,结果创立了一种新学科。
许多作家和诗人都在梦中得到创作的灵感。歌德年轻时曾有一段暗恋,让他浑浑噩噩,似乎终日沉迷在梦中,后来他无意中看到一个青年因失恋而自杀的消息,产生了灵感,创作了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。事后他对朋友说:“这部书好像是一个患睡行症的人在无意识之中写成的。”
关于在梦中为什么能发明创造,有学者研究认为,主要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:
第一,因为一直思索疑难问题,所以科学家的脑细胞会一直保持兴奋状态,这种状态在梦境中得以继续发展,有利于对问题的继续探索。
第二,科学家由于长期对一个问题进行苦心研究,脑海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相关信息,白天对一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,但是晚上做梦时思路就有可能得到理清。
第三,由于科学家的理解程度与概括水平超出常人,白天积累的知识在梦境中得到了刺激和启发,用梦中的新的思维轨迹找寻到另一个解答疑问的突破口。
第四,白天的研究十分紧张,而到了梦中科学家开始放松,反而能够精心梳理白天的所得,才能够“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”。
不过,能做到以上几点是极其不容易的,若不是对一个问题抱有很大的希望,并投入很大的精力,这种被称为“神灵相助”的梦往往很难光顾。
促使梦中产生灵感的方法和步骤:
1、充分明确创造的动机、目的,增强创造的欲望。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讲即是增强问题意识,这是产生创造的原动力,并能诱导作出相应的梦来满足这种欲望,从而产生有关的灵感。
2、再创造的第一阶段做好全面、具体的准备。事先广泛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,这是新的表象产生的基础和前提。每种或片断的知识信息在脑细胞中都有相应的物质作为载体,想象就是改变这些载体之间的旧有的信息回路,从而形成了载体之间的新的关系的结果。知识载体越多,其中每个载体就与其他载体发生自由碰撞的概率越大,其活动也越活跃,载体之间也能越多地产生新关系。
3、把这些资料放在手边,经常复习,使之经常地刺激大脑,从而形成的印象越牢固深刻,就能使相应的载体增强与其他载体发生关系的能力。
4、梦多是右半脑的活动,右半脑的形象思维和记忆发达。我们要尽力使逻辑思维形象化,因此要使资料条理化,尽量不用文字,而用图画和图表来表示。
5、入睡前这样自我暗示:“让含有理解这个问题的启示的梦在黎明时出现,梦一完就醒,牢牢记住它的内容。”在入睡前如果能做自我催眠法或入静、清除杂念的气功会更有效,但这些方法不一定开始就有效,要反复练习、积累经验、形成习惯。
6、有意制造半睡眠状态。如故意睡眠不足(但这个方法只可偶然使用,否则有害身体)在长时间的思考时就会困倦,这时就有意打盹,也是让原有的思想无意识地酝酿和重新组合的方式之一。这时做的梦因为与刚思考的内容在时间上接近,所以其内容与现实和灵感联系更大。欧阳修:“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……”其中的“枕上”就有通过睡眠的酝酿条件促使灵感产生之意。
7、捕捉灵感:在枕边放上本和笔,养成如果做了梦就立刻醒来写下的习惯,也可备好录音机,醒来立刻复述做的梦。
8、挖掘梦中的启示:把梦的记录与研究的问题对照,找出它们之间有联系的地方(或者叙述给同伴来合作寻找)。用逻辑的思考去分析归纳它们,使梦中的启示进一步发展深化,最后解决问题。这样就能使梦中潜在的启示变成显现的灵感。
以上只专题讲了梦中产生灵感的方式。灵感的产生主要靠的还是清醒地逻辑地思考的方式,二者在不同的人、不同的环境的情况下产生灵感的效果优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。在促使灵感产生时二者综合运用最为合适。
以上并不全面地介绍了有关本文题的脑科学、心理学、创造学等学科的成果,但其中不少观点由于人类知识的限制还只是假说,没有得到实践验证或取得定量的具体数据,在科学界仍有争议。因此我们要批判地尝试地对待和应用它,且不可当做绝对真理信奉。